屬於台江人的寮庄學習單
海尾寮:
海尾,位於台江西端尾口,東塚有百年老榕,將軍吳、番仔寮楊、謝等先民入墾,起草寮設舍學堂,為大道公廟前身,今稱朝皇宮,培育出無數優秀子弟。
如今海尾大道公廟每年捐一成香油錢,捐助椪舍學堂,中興學風,辦文化季,轄境十二里,團結致力於社區營造,再造台江聚落及人文親水空間。
◎國小版:朝皇宮之保生尋奇 (題目)
[由海東國小協助設計]
本淵寮:
清道光年間黃本淵招墾之地,以「本淵」為名,現有淵西、淵東、淵中等三里。部落內祠堂林立冠台江。村內有一老宅斷聯-淵泉活水潤澤長,在在說明了台江先民墾之澤。
◎國小版:朝興宮之古今踏訪 (題目)
[由海東國小協助設計]
草湖寮:
草湖,魚塭毗連,宛如草湖。本地開庄者為王蕊、王蓮,故又稱王蕊蓮寮,昔日四周植竹,綠水相間,至今塭田中仍有野鴨來棲。
部落內新移民聚落為「和順國宅」,完成於民國七十年,形成新興街市。
◎國中版:解鎖代天宮 (題目)
[由安南國中協助設計]
外塭仔:
位於台江古地「鼎臍塭」之外,故老相傳此地有內、外塭之別,因此為名,今為塭南里。
外塭大廟為和濟宮,奉祀保生大帝,姓許角另蓋崇聖宮,昔為公茨學堂,門神為彩繪名師蔡草如手筆。
溪頂寮:
溪中沙洲高處人家,南臨鹽水溪與六甲頂、州仔尾相望,有棵苦苓大樹,庄人以徐、吳、李姓為主,大多越溪到六甲頂開墾,安順市場熱鬧一時。
村內新興社區「安東庭園」,承繼台江拓墾開創文化之風,獲選為全國十大推動環保有功之團體,為台江部落社區營造,展現新風貌。
南路寮:
日治時期稱為下安順,現為安慶里,居民以葉、王、陳等姓為主,早期拓墾者來自南方高雄湖內鄉圍仔內,故名之。
部落大廟保鎮宮昔為義塾學堂,與頂安順、新和順輪流奉祀保生大帝,稱為「三庄頭公」。
陳卿寮:
庄名為紀念開庄好漢陳卿。居民自古辛勤打拼,擔蔥賣掃帚,聞名台江。因位於南路寮頂頭,因此,日本人又稱頂安順,現為頂安里。
舊和順:
舊和順古稱舊寮,故老相傳邱姓先民由學甲中州搬舊竹材搭寮開墾,因此稱為舊寮,於日治時期改稱舊和順。部落內現存一口老井,里人喚為「龍喉井」,為昔日飲用水源,現為保生大帝派藥取水之用。大廟慈安宮奉祀保生大帝,神像古樸,流露泉州裝佛風格,為台江埔地少見老神像。
新和順:
日治時期地名,居民陽性居多,來自佳里番子寮,設義塾學堂,獎勵文風。目前楊姓老宅保存良好,彩繪乃名家潘岳雄手筆。
五塊寮:
由五姓五戶來此拓墾,因此得名。東望南科史前文化遺址,隔鹽水溪與三崁店、洲仔尾相接,為明鄭洲仔尾鹽埕舊址一部份,昔為水患所苦,有五營老神榕鎮境,里諺「大洲崩溪岸,塗溜掠規擔,安南區生命財產損一半」。
台灣歷史博物館坐落於此,再興台江文化新貌。
中州寮:
台江東八堡商業消費之區,中州寮接自古有名,昔有集成戲院,至今熱鬧。學甲中洲林姓、邱姓等先民入墾,故名中州,志在不忘故里。
部落內有五營老神榕及古井數口,清泉寒冽,令人想見村人胼手胝足,奮鬥打拼之景。村外有日式抽水站、冬瓜廠等。
四草/鹽田:
四草湖是台江內海僅有的少數湖之一,草海桐樹可做軟木塞,生長在四草嶼,地名源於此。四草部落大廟奉祀大眾爺,威靈赫赫,附近為北汕尾古戰場,有荷蘭人遺骨塚,清朝道光年間所築砲台遺址尚存,近年來溪筏港溪紅樹林生態觀光興起,遊客如織設有文物館展示濕地生態、漁村歷史文化。
鹽田部落大多為野鳥生態保護區,其環境有舊鹽田、潮間帶、魚塭、潮溝、灌木欉、防風林,為鷸科、鴴科、鷺科的棲息地,北邊部分劃入台南科學工業園區,現有鹽田文化村推動社區營造。
土城仔/港仔西:
土城仔為台江埔地之北,先民拓墾築土壘抵禦外侮,因以得名,聖母廟規模宏大,每年元宵施放煙火、蜂炮,十分有名。港仔西,曾文溪入海之地,主要姓氏為鄭、郭、黃等,先民鄭鹿公從西港中港帶族人來此開墾,討海生活,利用海埔地種番薯,挖土井飲水。
早年大水過後鬧飢荒,居民以「倉庫簽」混煮番薯葉過日,從艱苦中,開拓出生機,所謂「倉庫簽」是日治時期庄役場的屯糧。
媽祖宮:
臨鹿耳門溪,顧名思義奉祀媽祖,天后宮文化季非常熱鬧。日治時期設有鐘淵曹達株式會社、宿舍,繁榮一時,舊貌尚存。如今,鹽田變為科學工業園區、野生動物保護區,好水好景,遊客不絕。
十二佃:
十二佃,程、高、毛、吳、許、陳諸姓佃戶十二人入墾,故名之。早年此處曾為曾文溪洪水所擾,拓墾先民奉請「三關帝」指示栽三叢松、鼎覆七星燈,池王祭犁頭符,退青暝蛇,洪水遂止,至今耆老仍津津樂道。
十二佃北側新吉庄,為日治初期曾文溪洪水沖毀溪南寮舊茨地,十八人出錢買下三股地,重新搭寮結社,因名為新吉庄;現有庄民經營酪農業。
◎國中版:話(畫)說神榕(題目)
[由安南國中協助設計]
溪南寮:
曾文溪南側農村,溪埔內有舊茨地。拓墾先民以黃、施、李姓為主,起草茨興學堂,為大廟興安宮前身,主祀普庵祖師。
民國十七年八月九日大雨,曾文溪暴漲,洪水直衝大廟,庄人把所有神像請到明治製糖會社農事組合(為農場寮前身)寄奉,民國五十年黃文采、施天送等人發起重建。
庄內民宅尚有刀劍屏,為台江埔地聚落另一特色,子弟施天陣為台江有名漢學講師。
◎國小版:水患的故事-走溪流 (題目)
[由南興國小協助設計]
青草崙:
濱海之地,風吹沙崙,崙上青草翠綠得名,現為青草里。昔日本地共有五處沙崙-青草崙、馬麻藤崙(南方寮)、大崙、中崙(西邊寮)、長崙(青草國小)。
所謂「崙」差不多有五百公尺寬,高一丈多,崙尾指的是長崙下面部分,也做沙崙腳,聽說以前青草崙上會長白馬麻藤,而白馬麻藤長的地方就容易找到淡水源。
什份塭:
庄民與曾文溪洪水搏鬥,三度遷徙到現址,庄舍土地遲未登錄,自民國廿四年到九十二年元月,全村人經十二年努力爭取,才領到第一張土地所有權狀,現為砂崙里。
砂崙里分為三部落-頂什份塭、下什份塭、砂崙腳。地方居民以陳姓為主,大多從佳里、塭仔內搬來,有四分之一來自七股西寮,其他小部分性是為吳、魏。
昔日庄舍為竹籠茨,竹牆糊牛糞土,外覆茅草,一遇大水,什份塭四十七戶人家互相「擔茨」,將竹龍茨扛到安全之地。
本地於民國六十幾年栽培洋香瓜,為全省起源地。
學甲寮:
位於鹿耳門溪上游,埔地為股首黃日記所有,溪北苓仔寮黃姓人家入墾,部分佃農來自學甲,因此為名,紀念故里。
大廟慈興宮供奉保生大帝、池王,舊廟地捐建學東國小,早期庄人須搭竹筏渡過曾文溪到竹橋耕種,提上有老榕,樹蔭廣闊,夏日炎風為之一涼,堤上風光清麗。